找到相关内容453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云南首届“心灵驿站”禅修营将于明年1月份举行

    燥热的季节里,领略透彻心底的清风凉意。  7、2007年7月15日至23:心灵驿站第六站——短期出家之一。  种出世之因,离生死大海,从行住坐卧中感受佛法的清凉,体验的僧团生活。  8、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禅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1/0015536342.html
  • “海峡两岸佛教文化法脉交流联谊会”16日在台举行

    事业努力,实践僧伽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联谊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0925267586.html
  • 消费与惜福

    地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解脱,所以珍惜福报很重要。祖师们的话叫:“惜福”,大部分人知道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”,却往往忽略掉自己消费的“管理”。   在寺院的生活中尤其明显,因为寺院是按照的精神共住的。所谓身同居,口无争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均。要维护众人在一起的安定秩序就会需要很多的管理。我们如果参与管理那是得到福报,我们如果是自觉配合管理那也是得到福报,我们如果不配合...

    明一法师(现在四祖寺)

    |消费|惜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9471518199.html
  • 学佛人切莫因见解不同而结怨

    佛教的团结。自觉遵守的原则,使我们成为内外敬的和合团体。在下以为,这才是两土教主所希望看到的局面。   五是要求同存异。争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如果双方都没有能力说服对方。又不能解决问题,...   在下学佛以来,经常看到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相互争论的文章,也听说有些法师因为见地不同对修行方法的理解不同,而反目成仇。因为初入佛门,又加上身为凡夫,当然只是看看热闹,听听是非,根本无力去...

    佚名

    口业|嗔恨|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22170128206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佛教的和谐观小议

    rdquo;正观与正行,反对任何偏激的思想行为之上。在此基础上,本文提出,佛教的和谐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,这主要体现在可以以佛教的“”推进社会和谐、以佛教的&...  今天,佛教的理论思想同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  第一,以佛教的“”推进社会和谐   佛教的“&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3539174.html
  • 新时代的教团

    团结在家佛教信徒,在"爱国爱教"原则下开展教务活动,引导居士在"持戒、修福、修慧"的同时,为祖国的建设多作贡献。居士林的生活准则,同样依""生活。居士林的工作是组织"通俗佛学讲座""教下研习班...做四众弟子间的协调工作,对佛教的整体工作,应有统筹安排,佛协领导人员应先拔德才兼备而具有相当工作能力的法师居士担任。  2、寺院工作:寺院应分开放接待寺院与学习专修寺院。(1)开放接待寺院应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242958.html
  • 归依三宝

    指三人以上的出家众在一起修行的团体,依(戒同修、见同解、身同住、利同均、语无争、意同悦)在精神上和合共修,物质上平等共享。所谓「归依僧众中尊」,因僧众离欲清净,弘扬佛法续佛慧命,上求...一切众生由于无始以来业力的牵引,忽而生在天上、人间,忽而下堕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一世又一世地在道中轮转生死,这种无常变化,痛苦无边,业海茫茫,有谁能作我们的归依处?能够让我们得到究竟的安乐呢?祈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744901.html
  • 吴言生北大说禅:茶道禅道的文化内涵

    使人活得纯洁,活得清净。   其三,茶的精神。茶的精神,中国唐代的茶圣陆羽提出了“精行俭德”四个字,当代佛门高僧净慧长老则提出了“正清雅”四个字。而日本的千利休大师则提出了“清寂”四个字。(一)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。禅宗明心见性,从精神上讲,就是使内心的对立的观念调和、化解。僧团被称为“和合众”,自古以来就有“”的准则。(二)。在茶道中,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,一丝不苟地用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3954956.html
  • 以佛教“”精神践行“八荣八耻”

    以佛教“”精神践行“八荣八耻”   佛教,是一个倡导和谐圆融的宗教,佛教的“”,则是佛陀为建设僧团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提出的主要原则。   僧团的出现,是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由许多佛教弟子聚集在一起而研讨佛法、传播佛教文化、佛陀教义的组织。僧团的出现,就有了人际关系、人际交往。佛教的“”精神主要内容为:第一,身同住,即大众在一起,应该和平相处,互相关心,照顾,这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3560135.html
  • 佛教自身建设与八荣八耻

    ,应当树立法律意识法制观念,带头知法、用法,遵守社会法律,践行公共道德,做和谐社会的促进者。同时,严持五戒十善,发扬佛教“”的优良传统,关注社会,关爱众生。经云: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佛教一直...佛教自身建设与八荣八耻   胡锦涛主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,概括精辟,内涵深邃,不仅明确了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方面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,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,也为建设和谐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260163.html